红色齐鲁百年颂丨临沂沂南用活红色资源,打造红色旅游发展新模式

2021-06-22 17:29:00 来源:大众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  临沂市沂南县,是沂蒙红嫂的家乡,是沂蒙革命根据地中心,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淀了沂南的历史财富,沂南走出一条用活红色资源,打造红色旅游发展的沂南模式。6月17日,“红色齐鲁颂百年”——“8个100庆祝建党100周年”媒体采风活动走进临沂市沂南县,探究红色旅游的沂南模式。

 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

行驶在沂南县境内,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。在青驼镇大冯家楼子村,村头500年的古银杏树似乎诉说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,该村建村700余年,是省级传统古村落,1940年临费沂边联县在这里设立,现有临费沂边联县旧址。

  向南行驶10公里处便是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,系统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,创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重要战略价值。

而沿着最美农村公路,沂蒙红嫂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旅游景点映入眼帘,依托以独特的古山村风貌,展现了“最后一口粮当军粮,最后一块布做军装,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”的红嫂精神。

  在沂南就是如此,不经意间就遇到一处红色遗址。沂南红色资源丰富,这是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、沂蒙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沂蒙红嫂精神的诞生地,被誉为“山东小延安”。

  革命战争年代,苏鲁边区省委、山东分局、八路军115师、山东纵队、抗大一分校、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曾长期驻扎沂南。我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主政权——“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”1940年8月在沂南青驼寺成立。这里还是孟良崮战役的主战场和著名革命歌曲《跟着共产党走》的诞生地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、罗荣桓、徐向前、粟裕等都曾在沂南战斗和工作过。全县先后有30余万人次参军支前,牺牲1万余人,涌现出了“沂蒙红嫂”明德英、“沂蒙母亲”王换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。

  创建红色教学体系让红色文化活起来

  为了讲好沂南的红色故事,沂南县依托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和红色旅游资源,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,广泛开展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,开设教育课程、增设体验项目,切实把红色基因融入旅游、教育中,使红色文化真正活起来。

  在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,《妇救会》《战地医院》实景演出正在进行,没有舞台,演员就在真实搭建的农家小院、战地医院中进行,没有音乐灯光,演员真情演绎,依然可以打动观众。

  走在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,仿佛置身于战争年代的沂蒙山村,古墙老屋上配备红色研学游设施,木制长枪、机枪、斧头、锣鼓、木推车、担架、扁担等体验道具一应俱全,同时还专设武器装备体验区,设置影视拍摄研学、中国红嫂纪念馆研学旅行教育、探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教学等研学点。

  沂南县政府组织教育部门,联合红色旅游景点成立“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题组”,编制《沂蒙红色研学旅行课程指南》教材,探索形成了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方法、技巧,形成了内容完善、实践性强的课程体系。培训课程设置采取“红色教育+生活体验”的情景式、体验教学模式,融入场景式体验教学,构建起体验式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体系。

  教育+旅游+影视融合的“沂南模式”

  沂南县充分发挥了红色资源的载体作用,推动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、红色影视等产业融合,开拓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径。

  沂南县制定了《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》《全域旅游发展规划》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,先后建成了沂蒙红色影视基地、沂蒙红嫂纪念馆、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纪念馆、《跟着共产党走》歌曲诞生地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。

  在沂蒙红嫂纪念馆,通过视频、图片、历史文物再现了明德英、王换于等沂蒙红嫂的大爱情怀,这里被确立为党性教育基地,每年来接受教育的党员干部达10万人以上;在常山庄社区,建设了常山庄村史馆、沂蒙红嫂革命纪念馆、人民子弟兵将帅纪念馆等红色展馆进行集中展示。其中常山庄村史馆不仅成为当地历史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,也成为党员干部接受教育的主阵地,纳入了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;在红嫂家乡旅游区,针对研学团队开展“六个一”实践教育,即:“吃一顿支前餐,唱一首红色歌曲,听一场红色报告,看一场红色电影,演一次红色实景剧,写一段心灵感悟”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育;在朱家林创意小镇区域的山东省委党校诞生地——建设了省委党校沂南分校,推出了以党性教育、历史纪念、红色影视、研学体验等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,增强红色教育的渗透性和感染力。

  在发展红色旅游时,沂南县以市场为导向,联合县域周边红色旅游资源,以市场为主体,针对小学生、中学生、大学生、党政干部、社会团体等差异化人群,设置定制化研学和红色教育培训课程,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。

责任编辑:刘斌
分享到: